杨靖宇与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九一八”事变后,山河变色,国土沦丧。在这场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的潮头,组建了英勇善战的东北抗日联军,涌现出以杨靖宇、魏拯民、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等为代表的民族英雄,成为东北抗战的中流砥柱。而我们吉林以其特殊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东北抗联的创建地,是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早形成的地方,“东北抗日联军”这一历史性名词就诞生于此。这与杨靖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932年底,日伪军展开大规模“讨伐”,义勇军主力大部分溃散,东北抗战步入低潮。面对东北严峻的斗争形势,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再次挺身而出,开创性地提出建立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指明了东北抗战的方向。(标志就是:中央发出“一·二六指示信”。为了在东北建立党领导下的全民族反帝统一战线,1933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即“一·二六指示信”。1933年4月末,满洲省委秘书长冯仲云来吉林、磐石传达指示信和满洲省委批示精神,决定取消红军番号,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要求团结一切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参谋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率先在吉林得到贯彻与实践。1933年7月,杨靖宇主持召开了红军游击队和各抗日军联席会议,其中参加的有多支义勇军和山林队,建立了联合军参谋部,杨靖宇任政治委员。1934年2月,杨靖宇组建了下辖17支抗日武装4000余人的“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部”,并当选为总指挥。这是我军历史上首次出现“东北抗日联军”的名称。会议还通过了《抗日联合宣言》,其中说:“我们,南满抗日军领袖们,在祖国山河欲裂的严重危难之际,向三省同胞宣誓:我们一致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坚决抗日主张,不分见解、信仰,枪口一致对外,……我们一致联合起来!”这标志着南满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1935年9月2日,《东北抗日联合军组织条例》公布,第一条即为“东北抗日联合军由东北人民革命军、义勇军、自卫军、救国军及抗日山林队等等共同组织而成,取消原来各军名称而称为东北抗日联合军第X军第X师第X团”。1936年3月至193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相继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至十一军,最盛时人数为3万余人。东北抗日联军的编成,标志着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总之,“九一八”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队伍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团结起大多数抗日力量,建立了东北抗日联军,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以说,杨靖宇是最早在东北探索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对于整个东北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经验教训也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借鉴作用。
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旆满山河。对杨靖宇精神的最好纪念,就是要立足东北振兴发展实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论述精神,用杨靖宇精神提振精气神,从杨靖宇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立足自身工作岗位,投身于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实践中去,为推动吉林振兴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再具体到党史工作,那么最近正好看到了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视察吉林,在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时的一段话,他指出:“必须让我们14亿人民、9000多万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很好地学习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创业难,守业更难,我们一定要守住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可以说,通过几代党史人的不懈努力,吉林党史创造了辉煌的过去。现在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的手中,党史事业没有局外人和旁观者,我们要守好吉林的党史事业,传承好吉林的党史精神,跑好接力赛,守好责任田,巩固主阵地,讲好故事篇,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前进,奋力开创吉林党史更加辉煌的明天。
来源:中共吉林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孙志强
初审:段周宏
复审:尹是罡
终审:闫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