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承载着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不断拓展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的空间和阵地。”这为我们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指明了方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坚持用红色资源铸魂育人,让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一、红色资源的时代意义
红色资源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赓续红色血脉,站在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政治高度,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是当代人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
赓续红色血脉、补足精神之钙的营养剂。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红色资源作为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印记,以可感知、可触摸的红色文物和感人故事镌刻了党的辉煌历程和真实、可敬的共产党人形象,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先辈榜样、补足精神之钙的营养剂。
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的教科书。一个个革命故事、一座座英烈丰碑、一件件党史文物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牺牲与奉献,呈现的是革命先烈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传承的是家国情怀与执着之志,回答的是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深刻问题,使人们在灵魂受震撼、精神受洗礼中涵养家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增进民族感情、促进国家认同、凝聚社会共识,是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坚定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生动教科书。
锤炼党性修养、永葆政治本色的清醒剂。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与政治本色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各方面的干扰与影响,需要长期、自觉而主动的涵养与锤炼。红色资源以生动感人的红色故事诠释了党员、干部如何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如何响应“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当好人民公仆”的号召,如何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宣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时刻自觉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时刻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时刻以高度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担负起应有的使命任务。
二、切实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是首要任务。”新征程上,要切实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工作,提高红色资源吸引力。
建立专项协调机制。建立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结合各部门工作职能,明确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谋划、研究部署、合力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加强督促考核。各成员单位要履职尽责、各负其责,在专项协调机制指导下,落实本部门本系统的工作任务,同时发挥优势、协同作战,主动承担相关工作,形成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
扎实做好调查认定。摸清红色资源家底、形成红色资源名录是保护好红色资源的前提。在借鉴文物普查工作有益经验基础上,充分研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制定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红色资源调查认定办法,启动调查认定工作。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认定和资源普查,全面摸清本地区红色资源的数量门类、保管保护、传承利用等基本情况,在“家底清、底数明”的基础上,有步骤、分批次建立红色资源名录,建好红色资源数据库,完善定期普查、认定公布、分级分类、动态管理的监管制度。
优化保护管理方式。对不可移动红色物质资源要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坚持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重,坚决杜绝“拆真建假、拆旧建新”“重用轻保、重旅轻文”“未批先建、重建轻管”等现象,最大限度保持其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对可移动红色物质资源的保护,应坚持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并重,确保原真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对红色非物质资源,要采取必要的传承活化措施,防止灭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健全完善保障机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把本地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根据经济发展实际实施动态调整,确保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可持续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培养力度,切实提高保护修复、陈列展览、宣传讲解等专业人员素养。结合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专业人员工作实际,完善政工类、文博类职称评聘有关规定,切实增强一线人员的荣誉感、职业认同感。加强对红色资源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依法打击违规违法行为,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红色资源保护工作有力有序、取得成效。
三、进一步发挥好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
踏上新征程,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需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创新宣传形式,增强红色资源感染力。“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要深入挖掘整理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选取蕴含鲜明精神内涵和价值导向的素材,提炼出动人心弦、荡气回肠的红色故事。要推动红色故事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鲜活的故事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红色故事中汲取奋斗力量。
创新载体方法,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资源内含的精神需要传承,但形式和载体必须创新,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主动拥抱新技术,加快推动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积极打造互动式、参与式、沉浸式新模式。要依托新媒体便捷实时、覆盖面大、受众广泛的优势,不断创新载体和方式,使红色资源更好走向社会、走向大众。
来源:党建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