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释放了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强烈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指出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新征程上,我们要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做好“两个结合”文章,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01
“两个结合”
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
深厚底气
“两个结合”使中国式现代化有“魂”有“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入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不断回答实践遇到的崭新课题,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从思想魂脉和文化根脉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两个结合”的理论结晶和实践发展成果。一方面,马克思主义“魂脉”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方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国大地上生长出来的现代化,而不是照抄照搬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以其强大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进一步激活中华文明,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向前推进。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命运。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基于中国国情、展现中国特色,展示独特中国气度与广阔世界胸怀的现代化。
“两个结合”使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实现了思想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充分激发了创造活力和创新动力。“两个结合”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理论,这就要求在解放思想基础上,把人们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成果上,在更高水平上实现思想统一,以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思想保证。
“两个结合”巩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主体性
“两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中国共产党人站在历史规律性和人类价值性统一的高度,既汲取和传承中华民族创造的历史智慧,又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既立足当今中国实际和实践,又立足于当今世界实际与变化;既着眼于推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在坚持“两个结合”中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
02
在“两个结合”中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守正创新,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根基
《决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守正创新”。新征程上,必须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一要把稳政治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
二要把牢价值取向。“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要坚持问题导向。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立足调查研究,向群众学智慧,为人民说真话,向实践要答案,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
四要注重改革实效。《决定》涉及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每一条都有实的内容,需要形成可操作性的具体落实方案,强调“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抓好改革督察”。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切忌搞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确保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见实效见成效见质效。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陈出新,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文化根基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决定》指出要“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完成这一使命,关键在改革,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一要在“两个结合”中实现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证明,“两个结合”是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的有机统一过程。改革进程中,要坚决冲破思想障碍和利益固化,坚决摒弃错误政绩观、速度情结、换挡焦虑、路径依赖、粗放模式、功利主义等错误观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以“两个结合”开创新时代解放思想和统一思想有机统一的崭新局面。
二要在“两个结合”中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磅礴力量。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巩固文化主体性;要坚持革命文化底色,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三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两个结合”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原则遵循。要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既立足本土,坚定文化自信;又放眼全球,把握时代脉搏,寻求跨文化的对话与沟通,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进一步提升国家软实力。
牢牢把握“两个结合”,破立并举,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根基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决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
一要坚持党的领导,筑牢根本政治保证。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创新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二要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推进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基层民主制度,推进基本政治制度的完善,创新重要制度,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三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要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把改革的“变”和法治的“定”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不断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逐步实现国家治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治化。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原创性贡献,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法论基础。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两个结合”,通过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和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务必’重要论述研究”(23JD71000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王凌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安徽工业大学基地研究员,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