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医院有100多年历史,素以医术高超、护理科学闻名于冀东。可人们很少知道,在抗战时期,开滦医院留下了许多的红色记忆。
提起开滦医院的红色历史,就必须说说共产党员谷云亭。
1934年底,谷云亭按党组织的安排,考入开滦高级护士学院,之后被分配到马家沟医院实习。实习期间,他向同学们传播进步思想,推荐进步书籍。3个月实习结束后,同学们全都转入开滦总医院工作。
1936年12月初,谷云亭组织了十多名医务人员,准备去张家口抗日前线去做医务抢救伤员的工作,如今史料可查的人员,有谷云亭、张锡鑫、常云卿、史克敏、张万泰、王燕成、贺济恒等人,大家先期抵达北平集合。正当他们在北平待命期间,发生了西安事变,组织上决定不再让他们去绥东抗日前线。
这时,开滦总医院驻北平办事处派人通过支前会找到了谷云亭他们,对他们说:“青年爱国,志气可嘉,私自行动,情有可原。总医院来电,欢迎你们返唐复职。”于是,谷云亭与同事们在北平办事处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回到唐山复职。后来,医院因他们忠于职守,对他们的爱国行动予以表扬。以谷云亭为首的10名青年,在开滦总医院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1937年1月,分散在开滦各矿医院实习的护校学员集中到开滦总医院会考后,留在开滦总医院,这里聚集了一批爱国青年。
1937年秋,谷云亭组织成立了抗日团体——抗日自卫同盟团。这是一个具有秘密性质的党的外围组织。抗日自卫同盟团在总医院内的领导者是谷云亭,下设几个小组。小组单独活动,不发生横向关系,发展盟员的方法,主要是先建立私人关系,对思想和其他情况摸清底细后,再发展入盟。经查史料,参加抗日自卫同盟的有高杰、史克敏、栾秀昌、文顺兴、刘国侬、李尚武、熊子奎等。
1938年春,因抗日工作的需要,组织决定让谷云亭撤离开滦总医院,到丰润县王官营开办福生药局。谷云亭以药局为掩护,一方面为抗日前线的伤病员医治伤病,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党的地下联络点,为组织发动冀东大暴动服务。
1938年5月,栾秀昌、熊子奎和贺济恒由开滦总医院调到赵各庄矿医院,文顺兴、高杰调到林西矿医院。临行前,组织决定把调到东矿的5名同志编为一个党小组,由栾秀昌任组长,小组归王克如领导。王克如当时的公开身份,是赵各庄民众教育馆的老师。
1938年7月,冀东抗日大暴动爆发,党组织决定调熊子奎到部队去做医疗工作,贺济恒留下负责联络、接待来往于沦陷区与根据地之间的抗日人员。在抗日暴动期间,有受伤的指战员被送到赵各庄矿医院医治,由贺济恒负责照顾生活,供给日用品。
在抗战期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孙荫芳院长。那时,孙荫芳已由林西矿医院调到赵各庄矿医院当院长。他虽然是党外人士,但支持抗日不遗余力,贡献很大。他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和崇高威望,竭诚帮助抗日工作,并与我地下党密切合作。
1938年6月,八路军四纵队参谋长李钟奇,在与日寇的一次战斗中胸部负伤,子弹留在体内,由地方党组织送到赵各庄矿医院治疗。
孙荫芳冒着生命危险,把李钟奇收留在家中疗养,并负责供给一切费用。当时,孙荫芳住在赵各庄一套洋房子里,便于掩护,等伤情好转后,李钟奇才被转移到天津。
1938年以后,抗日部队战斗频发,伤员急需药品。孙荫芳便以个人名义,从外地购买一批药品,转交给党组织。栾秀昌用毛驴驮着药箱,送到抗日根据地榛子镇,交给抗日部队使用。
从1938年到1941年,开滦医院的一些党员和抗日志士,一部分人去冀西根据地参军,上前线抗日;留在医院的人做些后勤供应工作,给抗日同志的家属以生活接济,给前方的同志寄送日用品、衣服、文具等。当时党组织的经费是很困难的,曾向医院同情抗日的人士募捐,孙荫芳是捐款最多的一个。
1939年冬,王克如奉命调离赵各庄矿,吴继儒接替他领导开滦医院系统的党组织工作。
其后,在解放战争中,开滦医院在支前救护、救死扶伤、供应医药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在开滦医院系统的地下活动,像一条红线,一直延续到唐山解放。
2025-01-09来源:开滦集团作者:闫克岐
初审:段周宏
复审:尹是罡
终审:闫 振